特写:守望“地球最深秘境”的藏蓝身影-新华网
新华社简介 新华网首页中国政府网 公司官网 新闻热线:0891-6282560 投稿邮箱:xhwxzpd@163.com
西藏频道 > 正文
2025 11/19 17:45:29
来源: 新华社

特写:守望“地球最深秘境”的藏蓝身影

字体:

  这是普通的一日。雅鲁藏布江在脚下奔涌,峡谷深处,雾气升腾。

  清晨,月光还贴在江面上,藏蓝的身影已经出发。寒凉的11月,雨丝斜织,雨水淋透警服,靴子踩进泥里。没有人停下脚步,一步一滑,记录,定位,拍照。

  他们是西藏林芝派边境派出所的移民管理警察——世界级景区的“护游卫士”,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护航人”。

  11月初,行走在峡谷深处的藏蓝身影。(受访者供图)

  这一天,他们走进鲜有人到访的那拉错丛林深处。民警张玉哲的笔记本上画满路线图,标注着水源点、避风处、小道捷径。“游客们记的是打卡点,我们记的是‘万一出事能救命的点’。”1995年出生的他,满身泥浆,眼神清亮。

  用最笨的办法,把峡谷走了千百遍,只为了游客需要时能最快出警。

  10时,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红色驿站”的微波炉已开始嗡嗡作响。这是派出所为游客们打造的“另一个家”,热水、雨伞、充电宝、应急药箱,应有尽有。

  来自辽宁的游客廖先生有些晕眩,民警多吉次仁及时给他测了血压,递上降压药,紧急联系家属,及时调整行程。

  “我的位置!”“我先来的!”观景台上,两个游客为了“最佳机位”发生争执。民警张文林将他们请进派出所依托景区警务室打造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两杯热水,一番恳谈后,两人握手言和。

  经济发展到哪里,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随着当地重点工程的推进,为林芝派镇带来了新的使命。

  工地板房里,播放着反诈警示片;印着诈骗案例的“反诈指南”,工人们人手一册。这是派出所组织的“反诈进工地”活动。

  起因于今年10月,工人李某准备向诈骗分子转账之际,民警及时拦住,避免了5000元损失。

  “他们是工友的贴心人,凡事都想在前面。”工区工作人员达瓦次仁说。5月,205名云川籍工人顶着高原反应投入施工,为了让他们“少跑腿”,民警们带着移动采集设备上门服务。3天后,崭新的居住登记卡送到大家手中。

  来自派边境派出所民警的“上门服务”。(受访者供图)

  “每月都有治安联席会,警企双方联动,让风险预警跑在隐患发生之前。”派边境派出所所长谢尚君说。今年以来,派出所共开展法治宣传45场,巡逻排查844次,工区刑事案件零发案、安全事故零发生。

  19时许,日照金山,夜色渐浓,高原“夜经济”苏醒。警灯开始闪烁,蓝光划破黑暗,如星子落进峡谷。

  来自四川资阳的向义敏,在这里经营着一家超市。当晚11时许来了个醉汉,吵吵着要买酒。怕他喝多了闹事,向义敏给民警拨了电话。

  不到2分钟,袁鑫等3名正在附近巡逻的民警就到场了。他们把醉汉送回了家。“警察24小时在线,随叫随到,我们很心安。”向义敏说。

  “让警力跟着景点、游客走,把平安写在每个夜晚。”谢尚君介绍,今年国庆假期,单日游客超4000人次,八天处理警情56起,无一安全事故。

  11月初,在高原夜巡的民警。(新华社记者任沁沁 摄)

  在这片被称作“地球最深秘境”的土地上,藏蓝的身影不是风景的欣赏者,而成了风景的本身。

  他们中有不少人远离妻子和子女,只身奔赴高原。

  派出所教导员贺升学,原林芝公安边防支队首位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被戍边故事感动,放弃了成都的工作,将青春绽放在艰苦的边境地区。“时间很快,一晃14年。”他感慨,此身许国,唯有把对家人的思念,化作对脚下山川的守望。

  雪崩、泥石流……无数个警报发生在深夜,人们熟睡时。记得一个冬夜,零下15摄氏度,多雄拉隧道出口突发雪崩,多名人员与车辆被困。

  雪崩夜,民警徒手刨雪救援。(受访者供图)

  贺升学带着党员先锋救援队迅速奔赴现场救人,大家徒手刨挖。救出受困人员时,八双通红的手已冻麻。随后大家又持续奋战,啃干粮、喝雪水,直至在冰天雪地里开辟出通道。

  “每一寸冻土都有手心的温度,这是我们献给山河的滚烫告白。”人称“行动派”的民警赵恒升说。

  归来的疲惫身影,与雪山、江水、朝霞,融为一体。

  当日光再次刺破云层,他们又将启程。南迦巴瓦的光影交织变换,而藏蓝的守护始终如一。(记者任沁沁)

【责任编辑: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