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11月19日电(记者李键、李华)“青藏高原目前每年的碳盈余超过6500万吨,而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每年可新增约3000万吨碳汇。”记者19日从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综合集成应用发布会上获悉。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次青藏科考查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碳汇约为每年1.2亿吨至1.4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每年生态系统碳汇的10%至16%,而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每年可新增约3000万吨二氧化碳碳汇。
为科学评估青藏高原碳收支,第二次青藏科考队自主研发了中国首个大气碳反演系统“贡嘎模型”,并获“全球碳计划”认证。研究发现,青藏高原碳汇功能的波动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变化:在气候暖湿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碳汇功能持续增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净碳汇最强值出现在海拔约4000米,在相同的增温幅度下,植株较高的植物群落能从大气中固定更多的碳;微生物在调控青藏高原土壤碳分解及稳定中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表示,未来可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高地战略的实施,提升草地、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将进一步显著提升青藏高原碳汇功能。(完)
【责任编辑:雪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