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11月9日电(记者李西铨)近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获悉,定日县6.8级地震灾后近万户民房完成维修加固。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日喀则市将1.05万余户受损民房纳入维修加固范畴,高质高效推进民房维修加固工作,全面提升群众房屋抗震水平,为万户千家筑起一道“安居屏障”。
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做好维修加固顶层设计
西藏自治区住建厅等部门震后第一时间,组织专业团队深入灾区一线摸排情况、倾听需求,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加固方案措施。面对部分民房受损、存在安全隐患但又未达到重建标准的民房,坚持“维修加固不是简单修补,而是对群众家园的品质升级、质量升级,提升抗震等级”,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建议,出台《西藏自治区农村房屋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导则》《关于高延性混凝土见证取样检测工作的指导意见》,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和行业部门、国内科研机构开展科学论证,明确了各项工艺标准和施工流程,根据房屋类型结构,因地制宜推广高延性混凝土技术,进一步提升民房抗震性能。
一户一策、分类施策,精准守护民房安全
日喀则市严格按照《技术导则》和《指导意见》的统一标准,完善细化工作措施,在明确维修加固对象范围、技术路径、实施模式、质量监管、时间安排等工作基础上,组织上百名区内外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受灾县开展“逐村入户”全覆盖勘察,为受损民房量身定制维修加固方案,做到“一户一测量、一户一设计、一户一方案”,使每一份设计文本都变成群众的“安居蓝图”。
全方位统筹、全要素保障,高质高效完成维修加固
严格的质量把控与高效的施工组织,是工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全市维修加固点多、面广、线长,市、县、乡、村四级统筹整合多方力量,前后约300名不同层级党员干部投入维修加固施工管理工作中,全力协助施工单位加强项目的全过程施工管理。针对性采取“前方现场管理协调+后方技术指导支撑”模式,有效破解“点位分散、入户困难、技术延伸不足”等难题。各参建单位克服高原施工种种困难,投入上万名施工人员,采取优化施工组织、轮班作业等方式,全力保障工程进度。
为确保技术应用的规范性与施工质量,日喀则市组建了由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通过“蹲点驻守、专业检测”等方式严格把关,同时邀请100多名区内外建筑领域专家和从业人员实地开展竣工验收,完成7个受灾县、47个乡(镇)、977个村的民房维修加固工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