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有这样一些名字,它们承载着高原发展的印记,担任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桥梁,在时光流转中愈发闪亮。随着拉萨商务局愈加重视本地传统产业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商铺里一块块泛黄的木质牌匾逐渐变为透亮的银质商标。“拉萨老字号”的评定犹如一双坚实有力的双手,为拉萨本地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提供保障。
服务树形象,文化传匠心
服务行业是地方文旅发展的一面明镜。在雪域高原,拉萨饭店与“玛吉阿米”餐饮品牌,分别以国有与民营两种身份,共同成为西藏现代旅游与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
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位于拉萨市民族路的拉萨饭店,作为自治区对外服务接待的“窗口”,参与到这场同欢的历史性时刻。
图为拉萨饭店。(受访者供图)
自1984年成立以来,拉萨饭店作为区内最早的一家涉外高星级酒店及西藏第一家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始终紧随自治区发展步伐,功能逐步从涉外旅游服务转向以政务接待和会议保障为主,成为西藏自治区国企服务品质的标杆。
醇香的酥油茶、优美的园林景观、融合中式与藏式风格的客房……无数细节成就了拉萨饭店40年如一日的服务口碑,传递出国有企业应有的温度与担当。
服务的温度,更体现在对人的关怀上。游客王丽萍在拉萨旅行期间出现了严重高反,饭店工作人员坚参和卓玛主动伸出援手,助其缓解不适,让她在雪域高原上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图为游客王丽萍的感谢信。(受访者供图)
未来,拉萨饭店将持续贯彻“政务接待为主,旅游接待为辅”的工作目标,以努力实现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宗旨,塑造更加亮眼的西藏国宾新形象。
服务品质是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把标尺,不仅是对国有企业的要求,也是民营企业应有的准则。
“玛吉阿米”,藏语意为“未嫁的少女”,其名源于仓央嘉措笔下动人的爱情传说,象征纯真与美好。
位于拉萨市八廓街东南角的玛吉阿米餐厅(以下简称“玛吉阿米”),以藏餐、尼泊尔和印度风味餐食为主,店内环境融入了藏族的建筑、雕刻及色彩艺术。摆放在各个角落的藏式家具和古董,以及顾客用来留言、画画的信笺,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图为“玛吉阿米”餐厅内部。新华网发 朱俊 摄
而真正让“玛吉阿米”将“流量”转化为“留量”的关键,是其精细化的高品质服务。
玛吉阿米餐厅的店主泽科认为,“玛吉阿米”虽然是一个小店,但服务标准向三星级看齐——餐桌酒精消毒、采用进口纸巾、食材严格核检……十八年来,“玛吉阿米”不仅用美食留住食客,更以细节赢得信任。
图为“玛吉阿米”餐厅店主泽科。新华网发 朱俊 摄
拉萨饭店与玛吉阿米,两家企业虽路径不同,却共同秉持以服务树立品牌形象、以文化传承匠心的理念。未来,它们将继续以高标准、高品质的服务,擦亮西藏文旅的“金名片”。
藏药传古韵,神水润新生
“雄巴拉曲”,藏语意为“盆中圣水”,传说沐浴或饮用此处的泉水,便能治愈皮肤病、头痛等疾病。西藏雄巴拉曲神水藏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水藏药”)正是借助这一泉水取名,寄托着对健康与传承的美好愿景。
图为西藏雄巴拉曲神水藏药有限公司的展览室。新华网发 朱俊 摄
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拥有独家特色国准字名贵藏药专利品种的企业,“神水藏药”生产经营100多种藏药产品,拥有“珊瑚七十味丸、清血丸、古宇补肾丸”等十几种独特藏药品种。其中,藏医药(藏药珊瑚七十味丸配伍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为持续扩大藏医药知名度、开拓藏医药市场,“神水藏药”通过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与区内外销售商合作,开拓医院临床、连锁OTC和终端市场等方式,不仅在区内有较好的市场份额和群众口碑,在区外药品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
“神水藏药”不仅推动藏医药发展,还反哺社会、回馈群众,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该公司每年从西藏当地农牧民手中收购药材超100吨,惠及300多户家庭,户均年增收一万余元。同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已累计投入资金800余万元用于扶贫和助学,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未来,雄巴拉曲神水藏药有限公司将继续秉承传统藏医药智慧,结合科技研发与生产,在守护民众健康的同时,进一步推动藏药产业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向前。
青稞酿新篇,牛乳泽四方
踏进西藏拉萨市达孜工业园区内,机器运作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径直走去不时闻到一股浓烈的青稞酒香。伴着酒香不经意间眼前呈现一座现代化的厂房——西藏藏缘青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藏缘”)。
西藏藏缘青稞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在作业。新华网发 石林巧摄
西藏藏缘青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研发生产青稞食品、饮品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过去的20余载里,荣获多个“第一”和“唯一”:西藏第一家进行青稞酒的规模化生产型企业、第一批中国驰名商标所认证的品牌、西藏第一家有青稞白酒窖池的国家龙头企业、拉萨唯一青稞深加工工程技术中心。
截至目前,“藏缘”品牌及企业共注册60类商标品牌,专利11件,该品牌及产品已在区内外形成广泛认可的良好口碑,诉说着青稞千年的故事。
“实干兴藏,创业富民”,是该企业促进西藏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青稞商业价值及文化价值的铮铮誓言,也是作为拉萨老字号不变的初心与使命。
西藏藏缘青稞科技有限公司。 新华网发 石林巧摄
“初期,我们攻克了青稞酒保质期技术不稳定、流动资金紧缺、生产条件简陋三个难题,成为第一家‘摸着石头过河’地进行青稞酒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阳昌军说。
西藏藏缘青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阳昌军(左)在介绍公司运作情况。(受访者供图)
技术难关的顺利攻破不仅推动了青稞酒规模化生产及市场化销售,也为该企业携青稞类产品跨越山海,走向更大舞台提供了技术保障。
老字号重在传承。青稞是西藏人民情感的联结点,承载着西藏特殊的符号意义。正因如此,该公司一直秉持产品配料干净、健康。“生长在高原的青稞纯天然、无污染,其产品也应如此。”该公司的创始人管新飞常说。
西藏藏缘青稞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青稞类产品。新华网发 石林巧摄
传统从不意味着守旧,西藏藏缘青稞科技有限公司始终追求创新发展。2014年,该公司新增研发“羌塘布、新派、维麦”等产品,迅速扩大消费市场;2017年,该公司与江南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展开合作,取得科技成果十余项、获得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6项;2020年,“巴里熊”青稞精酿啤酒正式投产。
面向未来,“藏缘”仍将秉持“实干兴藏,创业富民”的初心,守正创新,让青稞成为跨越山海的文化纽带,持续飘香,永续发展。
牦牛耐寒耐饥、不惧风雪,踏险路、渡激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高原之舟”。其乳汁醇厚、营养丰富,是高原人家的日常珍品。
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原之宝”)正是得名于此。自2000年成立以来,企业以匠心为核,以创新为翼,从雪域高原稳步走向国际舞台,现已发展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牦牛乳制品加工企业,也是目前全球唯一通过牦牛婴幼儿配方奶粉注册的企业。此外,企业还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高质量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
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华网发 石林巧摄
牦牛乳的蛋白质、钙等物质含量高于普通牛奶,是高原居民的传统营养来源。“高原之宝”依托青藏高原自然禀赋,延续自然放牧、人工挤奶等传统牦牛乳生产方式,结合现代加工技术,既保留牦牛乳的雪域风味,也传承品质与匠心。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高原之宝”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战略重点,构建起产、学、研一体的科学发展体系。作为“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企业率先打造产业化的牦牛乳生产基地,通过设立院士工作站、严控乳品卫生指标、拓宽宣传渠道等方式,推动传统牦牛乳产品走向现代化与年轻化。
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牦牛乳产品。新华网发 石林巧摄
“在牦牛乳的研发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高温灭菌、农牧民观念转变、牦牛科学养殖等难题,历经近十年的探索,才逐步实现产品市场化。”“高原之宝”支部副书记崔立新说道。
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崔立新正向记者介绍公司荣誉。新华网发 石林巧摄
雪域高原上,“藏缘”的青稞酒香与“高原之宝”的牦牛乳香交织,共同诠释拉萨老字号的匠心传承与创新精神。它们并肩前行,在拉萨市商务局的培育、扶持和保护下,成为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从拉萨饭店的暖心服务,到玛吉阿米餐厅的文化体验;从藏药的古法新用,到青稞与牦牛乳的现代转型——拉萨老字号,不只是商业的标志,更是这座城市温度与精神的传递者。这些由拉萨商务局牵头发展的传统产业,在其锚定的“培育、扶持、保护”的核心目标下,实现了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突破,与拉萨商务局共同编织出雪域高原上最动人、最持久的发展画卷。(石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