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卓玛央宗和她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税务部门的帮助下,从一家小小的打印店起步,六年间相继成立7家企业,带动40多位群众在家门口顺利就业。
返乡立业,政策托底开小店
2019年,刚大学毕业的卓玛央宗便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为鼓励像卓玛央宗这样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察隅县推出相关举措。在税务上,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可免征增值税。在资金支持上,当地人社部门提供最高3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在场地及水电上,依托当地政策每年最多能减免2.4万元费用。
在这些政策支持下,卓玛央宗联系到6名和她一样的返乡大学生,用乡政府免费提供的40平方米门面房,开起了察瓦龙乡第一家打印店。
初遇难题,税务部门破困局
针对卓玛央宗和她的创业团队创业初期面临的资金紧张、缺乏管理经验等难题,察隅县税务局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解困。
“当时税务工作人员拿着政策清单,逐条给我们讲解,哪些优惠我们能享受,怎么申报、需要啥材料,说得特别清楚。”卓玛央宗回忆。在税务人员的指导下,创业团队顺利享受到创业初期的税收减免,并将省下来的钱用来更新打印机、拓展业务等。
图为当地税务干部为卓玛央宗讲解税费政策。(受访者供图)
拓展业务,政策赋能扩规模
六年里,卓玛央宗和她的创业团队探索出一套“1+N”发展模式,以最初的租赁店作“孵化器”,陆续开起咖啡店、建材公司等7家企业。大家共同接单、彼此引荐客户、分摊成本,构建起抱团发展的“小网络”。
期间,税务部门始终相伴,根据不同企业状况提供“量身定制”服务。“起初我们担心算错税、漏报税,现在有税务同志指导,既合规又能享受优惠,心里特别踏实。”卓玛央宗说,“如今,团队每年能享受的税收优惠超过5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资金化作企业发展的动力,推动生意越做越红火。”
图为税务干部上门辅导大学生创业团队电子税务局操作。(受访者供图)
如今,这个充满青春底色的创业团队已成为察瓦龙乡的“创业标杆”,不断带动着当地群众就近就业。“我们能走到今天,全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还有税务部门的暖心助力。”卓玛央宗说。(向思怡 魏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