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教师桑珠:十七载架起雪域高原“就医桥”-新华网
新华社简介 新华网首页中国政府网 公司官网 新闻热线:0891-6282560 投稿邮箱:xhwxzpd@163.com
西藏频道 > 正文
2025 09/17 12:48:32

藏族教师桑珠:十七载架起雪域高原“就医桥”

字体:

清晨6点半,华西医院挂号大厅已排起长队。人群中,一位身着藏袍、胸佩党徽的身影格外醒目——他便是来自西藏那曲市比如县的退休教师桑珠。17年来,这位藏族共产党员用脚步丈量川藏两地,为3700余名同胞铺就了一条温暖的就医之路。

“淋过雨的人,总想为他人撑伞”

2006年,桑珠因患病首次赴成都求医时,经历了三次挂号失败、在迷宫般的医院里艰难寻路的窘境。“看着藏族老乡因语言不通错失治疗时机,我心里像被牦牛蹄踩过一样疼。”这位61岁的藏族汉子回忆道。正是这次经历,让他立下了“要为同胞扫清就医障碍”的誓言。

桑珠(右一)陪患者看病。

2008年寒暑假,桑珠正式开启了他的“第二职业”。他自费往返于海拔4500米的那曲高原与成都平原之间,手绘的《蓉城就医攻略》标注了23家医院特色科室,背包里常年备着藏汉双语医疗手册,甚至精准测算出华西医院门诊至住院部的893步路径。

“生命向导”的十七年坚守

“先挂内分泌科,两小时后取CT报告,下午三点前到住院部办理手续……”桑珠如同精密导航仪般规划着就诊路线。从接机送站到安排住宿,从翻译病情到陪同检查,这位“全职向导”日均辗转门诊楼12趟,运动步数长期“霸屏”朋友圈。

桑珠(前排左一)陪患者看病。

质疑声也曾扑面而来。“最怕被当成医托!”他坦言曾因带领十余名患者穿梭诊室被保安拦下,每次都要掏出教师证反复解释。为提升效率,他创新采用“分级导诊”模式:轻症推荐专科医院,危重患者集中华西资源。17年的沉淀让他练就特殊技能——能看懂CT影像,准确解读血常规指标。

“您看这片子,就像骏马跑久了蹄铁会磨损,配合治疗就能好转。”当牧民对着腰椎核磁共振报告颤抖时,他用草原比喻化解焦虑,专业的解读连医生都竖起大拇指。

连接生命的温暖纽带

3700余名受助患者中,有人康复后送来风干牦牛肉,有人邀他去草原做客。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胃癌晚期老人,在生命最后时刻紧握他的手说:“孩子,你让我在异乡找到了家的温暖。”17年来,500余面锦旗铺满了他在成都的临时住所。

桑珠(中)给患者解释诊断结果。

木兰花开花落十七载,桑珠依然奔波在医院走廊。当被问及坚持的动力,他望向窗外绽放的木兰花:“每次帮患者顺利就医,就像看到当年迷茫的自己终于找到了方向。作为一名党员,能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同胞健康,一切付出都值得。”

春去秋来,这位退休教师的脚步已不再轻快,但他用蹒跚步履连接起的医患温情,却让这条跨越雪域高原的就医桥愈发坚实。

【责任编辑:旦增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