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9月12日电(记者蒋梦辰、丁增尼达)“现在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我家民宿一年能有5万多元的收入。接下来,打算继续扩大规模。”在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岗莎村,得益于文旅产业发展,村民德吉措姆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12日从阿里地区文化和旅游局获悉,近年来,西藏阿里地区加快文旅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三年累计接待游客超465万人次,游客总花费达66.38亿元。据统计,近两年文旅产业已带动阿里地区农牧民就业8762人次,实现增收8417.4万元。
阿里地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文兵介绍,普兰县岗莎村合作社等7个集体经济体依托冈仁波齐景区,带动1300名农牧民就业,实现创收800万元,稳固“景区+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改则森郭服装裁缝店等8家非遗工坊营收350万元,带动就业300人次,构建起“传艺+致富”可持续发展链。
阿里地区实施文旅惠民行动,加快编制农文旅专项规划。2025年以来,阿里地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694场次,惠及群众34.66万人次。同时鼓励本地企业研发文创产品227项,布局23个线下展销点,初步构成“阿里有礼”品牌体系。
家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的次仁仓决亲历了家乡因旅游带来的变化,成为了一名古格王国遗址讲解员。“我很珍惜现在的工作,并有稳定的收入。”她说,“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阿里的历史和文化。”
近年来,阿里地区着力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有序推动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成功创建古格文化遗址公园、班公湖国家4A级景区,启动霞义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工作等。同时,阿里地区已建成非遗数字化档案217项,认定非遗传承人118人,对44名地区级非遗传承人给予资金扶持。(完)
【责任编辑: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