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7月23日电 题:苍穹志:守护高原空港,见证雪域腾飞
新华社记者董博婷
若想飞抵无限,便要在每一个当下与时代共舞。
1992年盛夏,警校毕业后,大次仁被分配到拉萨机场区局公安处交警队工作。报到时,他第一次看到飞机,“那是连接高原与世界的飞机,看到它,就觉得心里有了盼头,一下子热乎乎的。”
彼时的西藏民航机场,仅此一隅。机场航站楼只有一个通道,通道外仅能停放一辆摆渡车,每天只有1至2个航班。
由于当时人手紧缺,机场内的工种并没有细分,除了机场内的交通指挥,治安管理与应急处置、跑道检查、停机坪巡检等工作也都是由大次仁和他的同事们负责。
记忆中的机场周边是望不到头的荒凉,工作之外几无消遣。洗澡是日常的难题,用的是机房的冷却水,男女职工分日轮替。
白天,飞机起降的巨大噪声毫无遮拦,可每每听到,他都觉得身上多了股干劲儿;夜晚,油机供电会在十一点戛然而止,黑漆漆的值班室里,他度过了很多个万籁俱寂的长夜。
7月18日,大次仁在拉萨贡嘎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与旅客交流充电设备使用情况。 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一晃十余年。2003年,林芝机场破土动工。经验丰富的大次仁被抽调到工程指挥部,担任临时派出所所长,参与机场建设,负责道路规划和整个安保体系的建立。
“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他这样定义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团队凭着过往经验,立足林芝实际,不断学习、请教、钻研,足迹踏遍工地的每个角落,反复论证、修改,将规范和流程一一建立,让机场运转起来。
7月18日,大次仁(右)与同事在拉萨贡嘎国际机场T3航站楼检查电梯。 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这段经历,为他打开了民航运行的“全景图”,“跨领域的知识像潮水一样涌来,让我渴望成为一名更全面的民航人。”
2010年10月,日喀则和平机场正式开通民航业务,调任至日喀则航站党委委员、机场公安分局局长的大次仁献力其中。“日喀则是我的家乡,能为那里的民航事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从农村孩子,到民航交警、航站公安分局局长,再到机场建设者、航站楼管理者……大次仁的每一步成长,都深深镌刻着西藏民航跨越式发展的印记。“是时代哺育了我。”他这样感慨。
时代的车轮碾过时,山峦震颤,而推动车轮的,恰是无数微小沙砾的合力。
如今,西藏已经形成了1干7支的机场布局,12家执飞航空公司,193条航线。2025年上半年,西藏民航共安全保障航班起降3.4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37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万吨。
拉萨贡嘎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中国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区管理局供图)
“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我很荣幸能为西藏民航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今已是拉萨贡嘎国际机场航站楼管理部总经理的大次仁,亲历了航线是如何缩短时空的距离,将高原的机会打开,将世界的精彩引入。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雪域之子大次仁而言,民航不仅是个人的事业,更是连接家乡与幸福的纽带。
临近退休,大次仁的身影终将从忙碌的航站楼淡出。回望来路,荒芜已成通途,展望未来,后继者步履铿锵。
截至目前,中国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区管理局员工已达3354人,其中35岁及以下青年2103人,占比62.7%,他们都将是继往开来的生力军。
大次仁笃信,年轻一代将以更开阔的视野、更精湛的技术、更科学的理念接过事业的“接力棒”,让雪域高原迎接更加繁荣美好的明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