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藏那曲市尼玛县凭借白绒山羊品种优势及科技赋能与全链布局,让高原白绒绽放光彩,助力当地走出生态致富路。
白绒山羊群(7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网发 彭玮希摄
白绒山羊是尼玛县的“宝石”,全县10.2万余只存栏量,年产出绒28.28吨,单只最高产绒达500.8克,为该县白绒产业发展创造得天独厚的条件。
该县于1994年成立的白绒山羊原种场,是当地产业崛起的“孵化器”。“我们通过‘种羊下乡’工程,提高山羊群纯白率,同时扩大养殖规模,帮助各村组建白绒山羊示范合作社。”尼玛县农牧业科技服务站站长、原种场负责人丹增说。目前,原种场白绒山羊种群达1.2万只,山羊纯白率达92%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源头活水”。
2023年,中国海油注入30万元援藏资金,推动原种场迈出“深加工”关键一步。科研团队历时半年,攻克白绒特性难题,开发出吸湿排汗、天然除异味的毛衣、西装等8类16款制品,在尼玛县供销社一经上架便供不应求。
白绒山羊绒制品(7月6日摄)。新华网发 刘蒙青摄
质量是销量的基础,渠道是销量的关键。遍布全县的9个县级供销社、23个村级分社,构建起“养殖—收购—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通道。
“牧民足不出村,就能将羊绒卖向全国,日常所需的食品、衣物也能从供销社便捷购置。”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县供销社总社负责人次仁秋培说。这种模式让白绒“软黄金”真正转化为牧民增收的“硬支撑”。
白绒山羊绒制品(7月6日摄)。新华网发 刘蒙青摄
2025年4月,杭州国际服装电商供应链博览会上,尼玛县白绒制品迎来“高光时刻”:参展的白绒西装因“轻质保暖、纹理细腻”,吸引欧美客商现场下单;带有民族纹样的白绒毛衣,成为直播间“爆款”。这场跨越4000公里的展示,不仅让羌塘匠心之作走向世界,更为尼玛县白绒产业品牌化、国际化提供平台。
如今,尼玛县白绒山羊产业正锚定“品种更优、品牌更响、效益更好”目标前进。在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的双重驱动下,藏北高原上的“绒”耀故事,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李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