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3650米的拉萨市柳梧新区红军小学,每周一清晨的升旗仪式上,国旗护卫队踏着整齐的正步,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雪域高原的蓝天之下。这支“队伍”的创建者之一是中央财经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张淳皓——一位退役大学生士兵,同样也是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
自2010年中央财经大学组建第一批赴西藏支教团以来,共计63名中财大学子跨越3800公里地理距离,在青藏高原上书写着青春的答卷。这支平均年龄23岁的队伍,用薪火相传、代际接力的坚守和财经报国、财青强国的信念,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播撒知识与希望,谱写出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的动人篇章。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口号贯穿在中央财经大学研支团在西藏15年的支教生活中。
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60%,但这一届支教团成员以“缺氧不缺精神”的韧劲,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教育成果:所带班级平均成绩提升23%,累计教学课时超2000小时。
2023年,拉萨市柳梧红军小学学生社团先后成立,中财大研支团勇挑重担,将美育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第25届支教团成员们依据个人专长,主动创立并承担起舞蹈与合唱社团的指导工作。同学们参与舞蹈、合唱社团的热情十分高涨,每次都缠着老师再多陪他们练习一会儿。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社团在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类大型活动和节日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纪念日红歌比赛、校园艺术节、文化节等校园活动中,都能看见支教团老师和孩子们的身影,他们用灵动的舞姿展现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嘹亮的歌声唱响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
在红军小学的课堂上“00后”支教老师杨唐蕴怡和王岩正带着孩子们学唱《十送红军》。这是由第23届研支团编撰的《红色歌曲代代唱》音乐读本中的曲目。这本凝聚着中财大青年智慧的读本,已纳入柳梧红军小学的德育课程体系。
“立正!向右看齐!”操场上,张淳皓正在训练首届国旗护卫队。这个由支教团创建的特色项目,已成为西藏青少年国防教育的标杆。每周3小时的军事化训练中,12名历经重重选拔的藏汉小队员从站军姿到踢正步,将爱国情怀融入每个标准动作。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活动中,他们的升旗仪式视频获得大量关注和广泛好评。
从北京到西藏,支教团成员们愈发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和多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阎子豪说:“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精神火种的播撒。”
2024年深秋,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教育课在红军小学展开。在支教团和校友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宇泽慈心”项目捐赠的900册《安全教育》绘本发放到每个孩子手中。来自柳梧新区的交警通过现场座谈的形式讲解交通安全,学生们在模拟场景中学习急救技能。这种将公益资源引入高原的创新模式,使该校安全教育覆盖率提升至100%。
“看到孩子们能准确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所有奔波都值了。”负责项目对接的第26届中央财经大学支教老师阎子豪说。
这场活动背后,是研支团成员连续3个月的筹备:联系公益机构和交通干警,组织5场培训,制作20个教学视频。如今,他们创建的“平安小卫士”项目已在校内培养出120名儿童安全员。
作为财经类高校的支教团队,他们始终牢记“经世济民”的初心。在课堂教学之外,支教团持续开展“财经知识进社区”活动,支教团成员们以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案例,为孩子们详细讲解货币的形态演变。
在助力教育的同时,这群年轻人用专业视角参与乡村振兴。第26届支教团成员们参与了中央财经大学和西藏大学举行的乡村振兴研究生服务站挂牌仪式,两所学校的同学们针对兴边富民、乡村振兴、财政增效等问题作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讨论。在支教服务的过程中,他们密切地关注和了解着西藏的有关经济政策,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了解民生情况,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们依然坚守在雪域高原。他们用知识播撒希望,用青春丈量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精彩答卷。正如他们在国旗下的誓言:“在格桑花绽放的地方,也有中财青年的奋斗足迹!”(作者 陈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