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社团到成人社会:西藏青年的青春转场-新华网
新华社简介 新华网首页中国政府网 公司官网 新闻热线:0891-6282560 投稿邮箱:xhwxzpd@163.com
西藏频道 > 正文
2025 05/20 17:08:38

从学生社团到成人社会:西藏青年的青春转场

字体:

  当岁月的指针划过一甲子的刻度,雪域高原迎来了西藏自治区成立的第六十个春秋。

  在这里,一代代青年怀揣梦想走进校园,在社团活动中探索热爱、锤炼品格。如今,他们带着知识的养分与青春的激情,投身于建设家乡的壮阔征程——或成为基层干部扎根牧区,或作为教师点亮孩童的梦想,或化身创业者带动乡村振兴……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他们都在用奋斗诠释着从“学子”到“建设者”的蜕变,在服务高原、奉献家国的实践中,书写着新时代西藏青年的担当。

  社团时光:梦想起航的摇篮

  社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跃学术氛围、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西藏青年学生而言,社团不仅是兴趣的聚集地,更是文化交流、拓宽视野的第一站。

  在拉萨师范学院的“藏音宫”社团,旦增曲扎找到了展现民族文化的舞台。他从小喜爱音乐,创立社团后,不仅学习了西藏各市地的唱腔和演唱技巧,还教汉族、回族等同学唱藏歌。“每次站在舞台上演唱藏族歌曲,我都能感受到文化自信带来的力量,也希望通过我们的表演,让更多人了解西藏音乐的魅力。”旦增曲扎说。在社团的历练中,他不仅提升了国家通用语言交流能力,更培养了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如今,他靠着做自媒体传播民族音乐,实现了生活费自足。

  对于拥有参军梦的达娃顿珠,参加学校的“国旗护卫队”同样是成长的重要契机。寒冬酷暑中的训练、重复枯燥的动作打磨,是对体能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国旗护卫队的训练强调绝对纪律性,让我学会克服散漫,理解‘集体高于个人’的意义。”达娃顿珠说。

  而在西藏大学的“雪莲花艺术团”,大四学生旦增次仁则收获了社团技能学习的果实。该社团聚焦西藏文化,如传统乐器弹唱、曲艺表演、舞台表演技巧等,邀请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旦增次仁选择了曲艺编排方向,“我在社团安排的一次次演出和沟通管理中收获了自信和成长。今年成功被心仪的单位录取了,我的从容、自信和应变能力得到面试官的肯定,这都是社团锻炼出来的。”旦增次仁表示,社团经历除了明确兴趣方向,还能积累专业技能、提升专业实力,有助于在众多就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为求职提供优势与更多可能性。

  角色转换:从校园到职场的蜕变

  告别社团生活,西藏青年们陆续步入社会,迎来人生的新挑战。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不仅是身份的转换,更是责任和担当的升级。他们带着在社团中培养的能力和品格,勇敢地迎接职场的考验,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曾在中央财经大学求学的吉旦,在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银行会计。初到单位,她发现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差距。但在青年志愿者社团和红十字协会中培养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让她迅速适应了工作环境。会计管理岗少有前台部门的光鲜,更多是枯燥的数据和重复的流程,需要沉得下心、耐得住性子。他们维护金融数据真实性,助力经济秩序稳定,履行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每一笔数字背后都是客户的信任,我们要对每一分钱负责。” 吉旦说。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白玛次旦在学校社团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起初,他以为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可以轻松应对,但实施项目时的自我预期和社会现实让他重新审视自己,他利用课余时间寻找供应链、学习数字化管理。2023年,白玛次旦的团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拿了全国金奖。“我能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大学生,到现在能在企业里独当一面,全靠大学里参加社团、当学生干部、在各种比赛里摸爬滚打,这些经历就是提前让我们彩排职场。”白玛次旦说。通过不断努力,他们的团队至今帮助100多家小微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浙江工业大学的法学生白玛吉宗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律师。她将在学校辩论社和模拟法庭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积极组织同事开展各类法治下乡活动,提升农牧民法律意识。“在社团的时候,我们就经常趁着假期给村里人普及法律知识。法条不是我们考证时的知识点,而是守护乡亲们权益的力量。”白玛吉宗微笑着说。

  人生价值:在奉献中绽放光芒

  无论是扎根基层的公务员,还是寻求创新的创业者,抑或是服务乡村的工作者,西藏的青年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着人生价值。他们将个人的成长与家乡的发展紧密结合,在奉献中彰显青春的力量。

  在西藏的教育领域,许多从校园社团走出来的青年成为教师,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和热情感染着学生。曾经参加过乡村公益演出的艺术生旦增塔杰,毕业后前往希望小学任教,他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鼓励他们勇敢追求梦想。“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也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我觉得这是身为教师最大的幸福。”旦增塔杰说。

  在西藏的产业发展中,也活跃着许多有着学生社团经历的青年。门巴族小伙儿次仁顿珠在电子商务社团中接触到了网络电商知识,返乡创业后创办了电商平台,专门销售墨脱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线上推广和线下合作,他帮助村民打开了销售渠道,增加了收入。“学生社团里聚集了天南海北的小伙伴,我们经常讨论如何利用新技术推动家乡发展,现在我把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看到自家村民脸上的笑容,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次仁顿珠自豪地说。

  乡村医生阿杰吉美通过公益医疗社团的下乡经历,了解到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性,2020年,阿杰吉美从西藏藏医药大学毕业,他主动申请到那曲市安多县措玛乡3村工作,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尽管条件艰苦,但他始终坚守岗位,用专业和爱心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在社团的时候,我们去牧区送医送药,看到家乡的医疗资源匮乏,我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村医,为改善家乡的医疗条件贡献力量。现在我做到了,我会一直在这里,为乡亲们的健康保驾护航。”阿杰吉美坚定地说。

  从学生社团到成人社会,西藏青年完成了一次华丽转场。他们在校园社团中播种梦想,在社会职场中耕耘希望,用汗水和努力收获人生的价值。在这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中,将有更多的西藏青年在服务高原的实践中展现青春的风采,在奉献家国的征途上诠释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柑丹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