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到舞台:编导陈伟科以文艺援藏践行初心-新华网
新华社简介 新华网首页中国政府网 公司官网 新闻热线:0891-6282560 投稿邮箱:xhwxzpd@163.com
西藏频道 > 正文
2025 04/23 13:06:48

从生活到舞台:编导陈伟科以文艺援藏践行初心

字体:

今年4月11日至12日,舞蹈史诗剧《诗经·格萨尔》作为“全国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优秀剧目,在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成功上演。该剧融合《诗经》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以汉藏文化交融为主题,凭借高水准的创作和演出获得业界内外广泛赞誉。

青年编导陈伟科作为核心主创之一,其创作的《蒹葭苍苍》《凤凰于飞》等舞段成为剧目亮点,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艺术盛宴。22日,这位青年编导受邀采访,讲述了他在创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辗转结缘,使命驱动创作 

2023年秋,陈伟科首次受邀担任该题材总导演,赴西藏拉萨等地采风,后因档期冲突婉拒。2024年11月,他在杭州参加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期间,凭借作品《秋日后》《青墩玉影》入围终评。恰逢此时,该剧总制作人支忠亮再次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以特邀编导身份加入创作。  

尽管当时陈伟科正忙于筹备舞蹈作品《溪流》的展演,但在《溪流》获得第四届中南15省“十佳青年领军舞者”展演优异成绩后,他毅然接下重任赶赴剧组。面对紧张的排练周期,他迅速组建编导团队,邀请金超、周文才等青年编导与西藏歌舞团一级编导向阳花合作,完成了剧中的大部分舞段创作。同时,他还邀请一级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高健,南方歌舞团首席舞者石滕,青年舞者唐南鹏组成主演团队,为剧目质量保驾护航。

“我对支忠亮投身于民族地区创作舞台艺术作品表示支持,这是对文化的尊重,也是践行文艺为人民服务初心的体现。对于他的邀请,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这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在北京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演出后陈伟科表示,大家为了剧目能成功上演的初心是一致的。  

跨界碰撞,激发创新火花  

《诗经·格萨尔》的主创团队汇聚了跨领域艺术家,包括导演刘洲铭、舞美设计刘罡、灯光设计王宇钢等。陈伟科坦言,最初对“跨界”合作心存疑虑,但最终被刘洲铭的创作理念折服。刘洲铭提出的“宇宙文明对话”“飞翔的麦田”等抽象概念,一度让陈伟科“崩溃”,但碰撞出的成果发现充满新意,于是内心开始认可这位“跨界”导演。  

2025年4月,剧团在杭州排练。受访者供图

在《其耕泽泽》舞段中,演员化身稻草人、牦牛等形象,手持爬犁、簸箕等道具,通过动态的农耕场景展现汉藏文化融合;舞者奔涌向前的洒脱舞姿,传递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升华了剧目主题。陈伟科表示,与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合作,为作品注入了多元美学维度。  

扎根生活,深挖文化根基 

为真实呈现民族文化,陈伟科多次深入西藏田间地头,观察农民劳作、倾听民歌与民间故事。在《其耕泽泽》创作中,他将采风所见融入舞蹈,赋予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

2023年10月,陈伟科在西藏采风。受访者供图

此外,陈伟科通过与格萨尔传承人交流,提炼英雄史诗的精髓,塑造出格萨尔王的壮烈形象。  

在《蒹葭苍苍》的编排中,陈伟科与编导金超聚焦女子手部与腰部的细腻动作,结合舞台装置与灯光投影,营造出芦苇丛中盼夫归的唯美意境。“细节决定成败,每一处设计都要与主题紧密呼应。”他强调。  

传承匠心,共铸舞台精品 

在创作过程中,陈伟科与向阳花导演的合作为剧目注入深厚底蕴。向阳花负责演员动作风格把控,陈伟科则专注于情感表达。面对那曲大学生舞者的专业差距,两人分工协作,反复打磨动作。在《桃之夭夭》舞段中,舞者身着蓝衣,伴随鼓点旋转敲击热巴鼓,整齐划一的舞步令观众惊叹:“太好看了!”。

陈伟科与向阳花及主演团队合影。受访者供

“向阳花导演的敬业让我深受触动。”陈伟科回忆说,排练时向阳花常忘记休息,一遍遍修正动作。受向阳花影响,陈伟科也以更高标准要求团队。“舞台只有几分钟,必须反复练习,才能超越观众的期待。”他说。  

陈伟科表示,舞蹈史诗剧《诗经·格萨尔》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文艺援藏的实践成果,我们借助舞台连接汉藏文化,传递民族团结的温度,这也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据悉,该剧通过巡演与试演,已在浙江杭州、北京等地收获热烈反响,并且即将在西藏拉萨开启演出序幕,为雪域高原带来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责任编辑:旦增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