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足迹 | 农行西藏分行多维发力赋能实体经济-新华网
新华社简介 新华网首页中国政府网 公司官网 新闻热线:0891-6282560 投稿邮箱:xhwxzpd@163.com
西藏频道 > 正文
2025 03/20 17:17:05

耕耘足迹 | 农行西藏分行多维发力赋能实体经济

字体:

  近年来,农行西藏分行以服务国家战略、深耕地方经济为己任,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创新产品、优化服务、下沉资源,为西藏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截至2024年末,该行累计发放实体贷款近980亿元,余额超1730亿元,较年初净增150亿元,以“金融之笔”书写了服务西藏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

  破题创新

  科技赋能与产业转型的“双向奔赴”

  面对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农行西藏分行以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为突破口,破解传统产业“融资难、抵押难”的痛点。该行坚持把产品创新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针对高原地区产业特点、企业需求和农牧民实际,通过科技赋能、场景融合和流程优化,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破解传统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分布不均、效率不高的难题。

  “以前养牦牛是‘靠天吃饭’,现在它们成了能抵押的‘金疙瘩’!”日喀则市某乳业小微企业负责人感慨道。这家以高原奶牛养殖为核心的企业,曾因缺乏传统抵押物陷入融资困境。农行日喀则分行得知情况后,创新引入农业银行“惠农云平台智慧畜牧场景”,为1500多头奶牛安装智能耳标、部署监控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追踪牲畜生命体征,并以“活体抵押”形式发放1500万元贷款。资金到位后,企业不仅建成现代化乳制品加工厂,还引入饲草种植技术,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如今,农行西藏分行智慧畜牧场景已覆盖全区七个地市,累计为超万头牲畜赋予“数字身份”,让高原传统畜牧产业焕发新生。  

  据了解,2024年农行西藏分行完成了“粮农e贷”“乡旅贷”“智慧畜牧贷”等总行产品的本地化改造和落地。升级“惠农网贷”及授信模型,推进“e推客”“党建+信用村”等场景应用,探索“智慧合作社”场景应用,推广上线“乡村振兴积分管理”场景平台,形成覆盖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全链条的产品矩阵。

  科技创新型企业是极具活力和潜力的创新主体,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农行西藏分行聚焦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构建“融资+综合金融服务”的一站式、全周期服务体系。在拉萨高新区,某信息科技公司的成长轨迹印证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这家专注于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科创企业,初创期曾因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面临资金断链风险。农行拉萨分行组建专班上门服务,为该企业提供1亿元授信额度,并持续优化融资方案,将授信规模提升至1.65亿元。

  截至2024年末,农行西藏分行在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178.06亿元,较上年新增37.87亿元;互联网高频场景应用数量增至660个,较上年净增112个,涵盖党费、食堂、校园、薪资管家等多个领域;实施微捷贷3.0、“纳税e贷”、“结算e贷”等产品的本地化改造;全年完成31个科技项目,另有12个项目正在研发中。

  守护底色

  绿色发展与生态产业的“共生共荣”

  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西藏的绿色发展需要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农行西藏分行将绿色信贷嵌入经营全流程,印发《西藏分行2024年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规划(2024-2026年)》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建立完善的绿色信贷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超320亿元。  

  在墨脱县格当乡,尼日卡林下资源合作社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贡秋次仁正忙着检查液态菌种发酵罐。“多亏农行的100万元贷款,我们才能引进设备扩大培育规模。”他指着眼前的80亩菌田介绍。人工栽种的羊肚菌具有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市场前景广阔,合作社还计划将菌种销往周边乡镇,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加查县惹米产业园区内,雅江实业公司的核桃油生产线轰鸣不息。这家依托千年古核桃树发展的企业,2021年因设备升级急需资金时,农行加查县支行发放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其采购生产设备;2023年又追加450万元贷款帮助企业扩大规模,并依托农行“兴农商城”帮助其销售核桃加工产品。在金融的全力支持下,该企业发展更加顺利,带动当地140人实现增收致富,入选2021年自治区级产业龙头企业和2021年扶贫产业项目。“每瓶核桃油都凝聚着金融助力传统产业升级的力量。”该企业负责人说。

  深耕普惠

  万家灯火与民生福祉的“温暖交响”

  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就业的现实需要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农行西藏分行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贯彻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组建工作专班,行领导带队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大力推广“微捷贷”“结算e贷”“抵押e贷”“普惠e站”等重点产品,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  

  在山南乃东区,国家级非遗“泽帖尔”纺织技艺传承人巴桑的故事感动人心。“泽帖尔”是山南泽当镇本地独有的绒毛哗叽,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因其生产技术难度大、面料柔软精细、做工复杂,一度濒临失传。巴桑创立的哗叽手工编织合作社,在保护与创新“泽帖尔”非遗编织技艺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走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特色之路。然而由于资金短缺,合作社发展遇到了瓶颈。农行山南乃东泽当营业所深入调研后,突破“银卡”贷款证10万元额度限制,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发放48万元“惠农e贷·商户贷”。“这笔贷款不仅救了手艺,更让年轻人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巴桑抚摸着新织的哗叽布料,眼中闪着光。

  在农行西藏分行各级机构,类似的金融创新实践正在遍地开花。农行拉萨分行与某创意园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小微企业发展等领域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林芝分行成立金融知识宣讲队,通过真实案例讲解反诈知识和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切实提升务工人员金融素养;农行昌都分行创新“政银保担”四方联动机制,组建联合调研团队深入各县开展普惠金融宣传与市场调研;农行那曲分行协同那曲市政府相关部门,邀请30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市场主体开展融资对接会,普及金融知识、解读惠企政策、深挖企业需求、推介金融产品;农行阿里分行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整合资源、组建专业团队,为小微企业畅通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提供更专业、更高效、更安全的金融服务。

  截至2024年末,农行西藏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30.26亿元,较年初增加56.08亿元。

  从科技赋能的创新突围,到绿色发展的生态答卷,从普惠金融的万家灯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转型,农行西藏分行始终与高原发展同频共振。该行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突出政治引领,继续把信贷投放作为业务经营的重中之重,更加重视“五篇大文章”、乡村振兴和边境地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和住房消费等国家倡导领域和重点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责任编辑: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