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近4000米的西藏日喀则市阿亚村,由山东援藏工作组与禾丰科技子公司博一新能源技术团队联合打造的分布式清洁能源站已稳定运行近96天。这一融合“微热管阵列”尖端技术与多能协同系统的创新工程,不仅让当地群众首次体验“零成本温暖过冬”,更成为我国高海拔地区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乡村振兴与惠民政策结合的生动实践。
该项目依托北京工业大学赵耀华教授自主研发的“微热管阵列(MHPA)”材料技术,配合梯级储能箱与AI智慧供能系统,形成“太阳能+空气能+储能”多能协同网络,即使在连续雨雪天气下,仍可通过储能(储热+储电)与市电互补实现全天候供能。
据悉,阿亚村能源站采用集装箱式模块化设计,供暖季室内温度稳定在17-21℃,生活热水温度达50℃以上,非供暖季光伏发电还可为村集体创造年均5万元收益。
“这套系统就像‘能源海绵’,把每一缕阳光的价值都吸收到极致。”项目技术负责人靖赫然博士介绍,该系统完全离网运行,可帮助高海拔地区解决偏远村落热力管网覆盖难、施工周期长等痛点。
作为西藏“热炕工程”的科技支撑项目,阿亚村能源站已彻底改变传统燃煤、牛粪供暖方式。“以前冬天烧牛粪烟大又费劲,现在家里有暖气,还不用花一分钱。”村民次仁多吉摸着家中新装的暖气片说。
山东援藏工作组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精准对接“国家美丽乡村”政策,历经8个月突破多项技术极限。阿亚村能源站的投运,不仅改善当地民生,更通过“光伏收益反哺”形成可持续运营模式,助力西藏乡村能源转型。(吴熠斐)
【责任编辑: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