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1月15日电(记者刘洲鹏、白少波、格桑边觉)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洒在搭建起的活动板房上,西藏定日地震废墟清理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记者走进各村,看见温暖人心的一幕幕。
在长所乡嘎旦村安置点板房里,近3个月大的婴儿格桑次旦乖巧地躺在厚厚的羊绒毯子里,周围有各式各样的藏式垫子、毛毯,十分暖和。
“孩子可能是被地震那会的阵势给吓坏了,总是哭个不停,这两天住进板房后,好了很多,安静了下来。”婴儿的母亲塔曲卓玛说,“多亏了救援的同志们,他们晚上会特地过来检查房间的用电和供暖,乡政府给我们分发了婴儿用品和奶粉,孩子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照顾。”
在安置点不远处,吊车伸展臂膀,精准地将板材吊起,缓慢、稳妥地放置在预定位置,下方的抢险人员头戴安全帽,脸上挂着细汗、黏着灰尘,却不曾松开手里的工具,娴熟地完成板材固定。
中国中铁协调指挥部前线协调人员赵琳说,现在活动板房的最快安装只需2分7秒,让受灾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安置和温暖。
截至1月12日18时,震区各安置点已累计搭建各类活动板房2198套。
在距离震中18公里的曲洛乡热木青村,一排排活动板房有序地连接,围成了一个大院子。有的村民正手持脸盆,轻轻洒水,以防扬尘四起;有的则忙着分发捐赠而来的牛羊肉,场面温馨。
43岁的村民白玛旺秋打着赤膊,正弯着腰就着脸盆清洗长发,盆里装的是新接通的自来水。
12日,热木青村通了自来水。“下午暖和一些,可以好好洗个头。”白玛旺秋说,“一家五口住进了有供电供暖的板房,大家心情都好了很多。”
在自来水接通处,村民们背着绿色的水壶,有序地排队打水,记者从一位“阿佳”(藏语意为大姐)的水壶里看去,水质很清澈。在一旁,有一条人为挖出的半米深的水沟。
“冬天气温低,这条水沟可以把多余的水排向低处的河谷,避免积水在地面结冰。”热木青村的“00后”科技专干拉次说,大家可以在板房“大院”里温暖过冬。
古荣村安置点的所有活动板房均已覆盖WiFi网络,有的甚至连通了IPTV网络电视。13岁的玉珍说,村里的孩子晚上会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想看的节目。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日喀则分公司副总经理普布扎西介绍:“十年前,地震发生时,我们负责的主要工作是保障电话信号通畅,而如今大家对微信、社交平台的需求多了,所以要尽快保障好网络通讯。”
在古荣村口,日喀则市住建局派遣的技术人员朗加正在腾出的空地勘测土质。“完成全村勘测、产出结果大概需要一周时间,这些技术参数将让未来的永久住宅具备更好的抗震能力和地震灾害应对能力。”朗加说。
古荣村地处山间宽阔河谷,地震又逢隆冬,倒塌的废墟和村道满是灰尘,寒风吹起来遮天蔽日。清理废墟的工作人员揉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待灰尘稍散,又继续开展搜寻工作,搜寻出村民家中被埋的存粮,他们用手一捧一捧地将散落的青稞装进崭新的编织袋里。
“不久之后,群众会回到熟悉的土地上,搬进全新的家园。”朗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