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震中的这个瞬间,有感伤、有坚强,更有爱与希望!-新华网
新华社简介 新华网首页中国政府网 公司官网 新闻热线:0891-6282560 投稿邮箱:xhwxzpd@163.com
西藏频道 > 正文
2025 01/11 14:55:43
来源: 新华社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震中的这个瞬间,有感伤、有坚强,更有爱与希望!

字体:

  新闻摄影记者的使命是记录瞬间,成为历史。那么,这一次在现场,我该记录什么?

  1月7日上午,我和同事在出差途中接到指令改变计划赶往定日6.8级地震灾区现场。

  即便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已经参加过多次重大灾难报道,我仍旧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举行日喀则市定日县“1·07”地震受灾救援工作新闻发布会。

  因为途中要在日喀则市区报道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在拉孜县了解当地的受灾及救援情况,600公里的路程,停停走走,我们一行4人用了差不多14个小时。

  赶到震中所在的定日县措果乡,已是子夜23时50分,震中现场的具体情况大多隐没在寒夜中看不真切。

  1月7日,受灾群众在拉孜县曲下镇土林村的应急帐篷里做饭。

  在地震灾区度过了第一夜,1月8日早上9时,我赶往受灾最严重的长所乡古荣村。路过通来村时,我发现路边的一辆车旁聚集了不少受灾群众,便下车看个究竟。经过了解,我得知驾驶这辆车的是来自日喀则市的志愿者占多。在日喀则市区开服装店的他,一听到地震的消息就准备了价值六万余元的御寒衣物,与妻子玉珍一起连夜赶往灾区,免费发放给受灾群众。玉珍一路走一路哭,占多的眼睛也是红通通的,但他自己说那是熬夜开车所致。“听说乡亲们遭了灾,总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

  1月8日,占多(左)和玉珍(中)在定日县长所乡通来村给受灾群众发放御寒衣物。

  在被摧毁的房屋废墟旁排队领衣物的人群中,我发现了一对母女,母亲措姆用一块厚厚的围巾紧紧地裹住半岁左右的女儿,透过镜头,我看到措姆正强忍住泪水,慈爱地望着怀里的女儿,这一刻,阳光从她身后射过来,在我的镜头中形成了彩色的光晕,散布在措姆的额头——这是一个既有感伤,又有坚强,更含着爱与希望的瞬间,我不禁为之感动,与之共情,并按下了快门。

  1月8日,定日县长所乡通来村的受灾群众措姆抱着自己的孩子在领取志愿者送来的御寒衣物。

  在之后的采访中我未能再遇到这样复杂而让人动情的画面,但更多的充满着爱与温暖的瞬间进入到我的镜头:志愿者帮老妈妈穿上保暖的新鞋子,受灾儿童把自己喜爱的饮料递给解放军叔叔,救援人员与受灾群众齐心协力装卸物资……这些画面在寒冷的冬日里给我心中注入一股股暖流。

  1月8日,解放军战士在尼辖乡雪龙村帮助受灾群众搬运生活物资。
  1月8日,参与救灾的解放军战士在长所乡古荣村安置点安慰受灾儿童。
  1月8日,在长所乡古荣村安置点,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左二)帮助受灾群众换上保暖的新鞋。
  1月9日,受灾群众在措布村村委会领取帐篷等救灾物资。
  1月9日,救援人员在拉孜县拉孜镇措布村卸载救灾物资。
  1月9日,救援人员在措布村卸载救灾物资。

  9日,经过多轮排查,各级救援力量共搜救出被困群众407人,4.75万受灾群众已完成初步安置,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地震已经发生3天多了,我来到震中区域也已经快3天了。

  这三天时间里,灾区的情况触动着我,救援队伍的拼搏精神感染着我,受灾群众的善良和坚强打动着我。灾难面前,没有人不悲伤、不难过,但生活还要继续,而爱的温暖是让人们走出阴霾与痛苦,走向未来最有效的“良药”。

  “这一次在现场,我该记录什么?”

  我想,我也找到了答案:记录这些充满着爱与温暖的瞬间,因为它们正是地震灾区不断出现的画面——爱让希望在阴霾中发芽,爱让人们走出悲伤,迈向未来!

  人间有爱,希望永在!

记者:姜帆

【责任编辑:柑丹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