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了一例微创前路齿状突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患者二日后出院,这是西藏实施的首例微创高位颈椎骨折固定手术。
10月28日,一阵急促的救护车警报划破了国庆假期夜晚的宁静。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接收了一名由江孜县人民医院转运来的63岁藏族女患者。由于患者在家中癫痫突然发作,摔倒在地,苏醒后自觉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被送往医院就医。完善检查后诊断为枢椎齿状突骨折,收住骨科住院部。
齿状突是上颈椎关节重要的结构,主要保持寰枢关节稳定,对颈椎旋转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齿状突骨折分为三种类型,其中I型、III型这两种常采用非手术治疗便可获得较好疗效,只有II型骨折因其骨不连概率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预后。不幸的是,这名患者恰恰就是齿状突II型骨折。
第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北京协和医院蔡思逸主任、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脊柱组彭超主任医师及洛绒赤乃副主任医师对这名患者高度重视,共同商讨治疗方案。患者手术指征明确,手术方案的选择却让各位专家陷入了讨论。
对于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方式,国内多数医院更多选择的是经后路行寰枢椎融合,后路手术具有操作难度小、适应症广的优点,但会严重影响颈椎活动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经过多次协商、探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选择创伤更小、康复时间更短、颈椎活动功能损伤更小的经前路螺钉固定术。
蔡思逸教授讲解手术计划
11月1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脊柱组团队在蔡思逸主任带领下,在C臂机实时透视下,按照计划顺利完成了经前路微创枢椎齿状突骨折固定手术。
蔡思逸主任(左一)、洛绒赤乃副主任医师(右一)做术前准备
“其实这次手术的成功也得益于前期院领导、医务处、骨科同仁们的大力支持,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在手术中,麻醉科、手术室积极协助,过程十分顺利。”蔡思逸教授表示。
术中情况。左下为蔡思逸主任,右下为彭超主任医师,右二为洛绒赤乃副主任医师。
术后第1天,该患者已能佩戴颈托独自步行、上卫生间,复查X片、CT可见齿状突骨折位置良好、内固定位置可靠。术后第3天顺利出院。
患者术后步行
专家介绍,齿状突骨折占所有急性颈椎骨折的10%~20%,其中II型是最常见的类型。人口分布呈双峰型,高峰出现在成年早期和老年。齿状突骨折如果恢复不佳,可能导致长期疼痛以及颈椎活动受限,甚至导致患者瘫痪。前路微创固定手术虽然对手术团队治疗能力要求较高,但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更重要的是可保留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间的活动能力。
“未来,我们在‘组团式’援藏专家的指导下,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将开展更多有利于患者的新技术为西藏地区的老百姓服务,推动西藏医疗事业发展。”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马小刚主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