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雪域高原焕新貌:冈仁波齐脚下驮出的幸福路-新华网
新华社简介 新华网首页中国政府网 公司官网 新闻热线:0891-6282560 投稿邮箱:xhwxzpd@163.com
西藏频道 > 正文
2024 09/12 11:59:51
来源: 新华社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雪域高原焕新貌:冈仁波齐脚下驮出的幸福路

字体:

  初秋时节,晨曦微露,走进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岗莎村,巍峨壮丽的冈仁波齐峰云雾缭绕,雪白山体时隐时现。在转山路上,一支由马匹、牦牛组成的转山队伍正缓缓前进,马匹载着游客,牦牛驮着货物,系在脖颈的铃铛随风作响。

  海拔6656米的冈仁波齐峰,因其壮美的景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

  9月8日,在普兰县巴嘎乡岗莎村,当地村民正牵着马和游客同行。新华社记者孙瑞博 摄

  领队桑杰旦增牵马走在队伍最前面,今年36岁的他脸上常挂着笑容。每次快走到补给站时,他都会放慢速度询问游客,是否需要吸吸氧气,歇歇脚。“凡事都要慢慢来。”这是桑杰旦增最常讲的一句话。

  出人出马、带队转山,已经成为桑杰旦增每年5月至9月的主要营生。“最近一个月带领游客转山4次,每趟3天左右,算上马匹租赁费和带队工资,一共赚了7000多元。”桑杰旦增说,“这比过去在家放牧挣得多。”

  从逐水草放牧为生,到成为公司的运输队员,像桑杰旦增一样驮出幸福生活的村民在岗莎村还有很多。岗莎村村委会主任平措益西介绍,立足冈仁波齐峰这一旅游资源禀赋,当地从20世纪80年代便成立牦牛运输队,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9月8日,在普兰县巴嘎乡岗莎村,牧民正在驱赶牦牛运送转山游客的货物。新华社记者孙瑞博 摄

  2018年,在普兰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岗莎村成立西藏岗仁布齐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我们对牦牛运输队实行股份制规范管理,村集体占股60%,村中的4个组各占股10%。每趟行程公司象征性地收取一定服务费,‘大头’收入都装到村民的口袋里。”平措益西说。

  旅游发展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更多机遇,不少村民也完成了“职业转型”。在贡觉的手提包中,有两个不离身的笔记本:一个是背夫的分红账本,另一本记录着关于订单需求和旅游知识的心得体会。

  2017年,贡觉从牦牛向导转型为背夫管理员。作为游客和背夫之间的“桥梁”,他的工作就是接到个人或团队游客订单需求后,抽签来公平分配背夫。“近几年,我们优化服务,形成了‘游客点单、按需分配、精准匹配’的模式。”贡觉说,根据游客要会拍照、要会双语等多样化需求,我们会尽可能匹配最合适的背夫。

  9月8日,在普兰县巴嘎乡岗莎村,村民靠在自己饲养的用于载客的马匹上。新华社记者孙瑞博 摄

  “收费都是明码标价,转山一趟3天行程,每匹马2370元,运输队员平均每人1860元。牦牛一天一头340元,赶牛人380元。旅游旺季,一天最多能有200余名群众参与其中。”平措益西说。

  据了解,2023年,西藏岗仁布齐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创收1039.54万元,其中牦牛运输队收入439.54万元;共为岗莎村1185名群众带来劳务收入300多万元,为群众分红41.24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为保护生态环境,岗莎村还设立“垃圾银行”,引导村民每天捡拾垃圾,共同守护这片神圣而美丽的土地。“给后代留下更美丽的冈仁波齐峰,是我们朴素的心愿,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平措益西说。

  夕阳西下,蜿蜒山路上,铜铃悠悠,蹄声阵阵。桑杰旦增带领游客向下一个补给站走去,笑语欢歌在山间回响。(记者李宁、王明玉)

【责任编辑: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