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十二月三十日,家家要摆新年供品,包括切玛、德嘎、羊头、青稞苗、酥油、冰糖、干果等。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供品种类也变得更加丰富。德嘎:由不同类型的“卡赛”组成,源自苯教祭祀礼仪,当时兴活物祭祀,佛教传入后忌杀生,所以演变成如今用各种造型的卡赛来代替活物祭祀。
罗萨来了,又到了一年风干肉收获季。一块块风干牦牛肉,一头连着家,另一头牵着心,是年味中绵延最久的,也是乡情中最浓郁的。小时候在外读书,最最期待收到的包裹就是风干牦牛肉。每每母亲说要寄风干肉来,就会眼巴巴儿地盼着,盼着!
汉族同胞的除夕夜是在大年三十,藏族人民的“古突”类似除夕夜,但是会在藏历二十九日举行,“古突”中的“古”藏语意为“9”,寓意二十九日,“突”藏语意为面食。“古突”那天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一起品尝寓意十足的“古突”。
记得幼时,阿爸在每次家里的“图恰”开始时,会先把我高高举起来,让我完成家中高处某一旮旯的“第一扫”,接下来全家人才开始各自行动,其乐融融、按部就班。这种充满象征意义的、祈祷全家吉祥幸福的“吉祥活”,总能让人高兴好久。
藏历新年前夕,拉萨街头巷尾飘着阵阵“卡赛”香味。“卡赛”是藏历新年必备年货,是用小麦面粉、酥油、盐等原料揉成面团,再擀制、切割、捏制成各种形状后,经油炸而制成的一种面点。有的还会加入白糖、奶粉、天然颜色等原料。
作为传统民族节日,藏历新年年俗十分讲究。在藏历新年年货中,传统特色年货是一大亮点,其中蕴含了许多民族传统文化。年货市场虽挤,但面对如此琳琅满目的丰富年货,逛市场的老百姓携家带口,各个喜气洋洋。大人们对买齐年货以及各种家用心满意足,小孩子们更是欣喜万分。
2月8日,西藏拉萨大昭寺的工作人员依据传统为大昭寺周边的5根高20多米的经杆更换经幡,迎接即将到来的藏历新年。来自各地的信教群众把写有祝福、祈愿的经幡系在经杆上,表达对新年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