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载岁月流转,我市卫生系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简陋的医疗条件逐步发展成为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了医疗健康事业的华丽蜕变。

走进市人民医院内一科,24小时动态心电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先进设备,以及“双心门诊”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了高质量医疗服务。

“现在医疗条件好了,医疗设备也先进了,以前做手术如果八一做不还要去拉萨,现在很多手术在这边就能得到解决,老百姓也方便了。”患者家属群宗说。

如今市人民医院总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开放床位300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82人(其中高级职称51人、硕士研究生13人),拥有DSA、GE1.5T和3.0T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等大型医疗设备,建成了全科医学科、妇产科等14个市级重点专科,正在发展心血管内科等5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和重症医学科等国家级重点专科。然而50多年前的市人民医院还是另外一番景象。

“林芝市人民医院创建于1966年,当时叫八一门诊部,职工有20人左右,看病只能通过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老三样’,医疗技术人员和服务能力较差。”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扎西平措介绍道。

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市人民医院已成为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型医院,承担着林芝全市人民群众疑难急危重疾病医疗保障重任。

“2024年医院门诊量达18万人次,住院量超1万人次,手术量达2200多人次,其中四级手术443人次、微创手术527人次。”扎西平措说。

市人民医院的发展并非个例,多年来,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在同步发展,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持续提升卫生医疗体系的水准和覆盖范围。


“我们布久乡卫生院医务工作人员有13名,他们都有市级的师资证书,其中2名有国家级的证书,专业结构为藏医、西医、临床、口腔、护理等,还配备了急救车1辆,平时储备药有200多种。2024年卫生院成功创建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达到基本标准,设施设备方面进一步改善,基本医疗设施设备进一步配备齐全,另外还配备了远程医疗设备,可针对疑难杂症进行远程会诊。” 巴宜区布久乡卫生院负责人达瓦表示。

60年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些都得益于党中央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西藏发展的特殊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更是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便捷的就医环境、完善的医疗设备、多样化的医疗服务,让全市各族人民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林芝已构建起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服务体系,医疗资源从1965年的1所医疗卫生机构、35名医技人员,到如今的81所医疗卫生机构、2614名医技人员,硬件设施与人才队伍规模实现飞跃。母婴健康保障工作持续深化,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与住院分娩率大幅提升,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显著下降,母婴安全防护屏障更加牢固。院前急救体系不断健全,在全区率先建成覆盖全域的供血体系,医疗应急响应效率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疾病监测与防治网络日趋健全。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健康素养从2017年的8.13%提升至2024年的24.18%。”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格桑边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