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航通航60周年 | 云端铸就辉煌:西藏民航60年书写“四线”时代答卷-新华网
大庆要闻 辉煌60年 西藏影像 大庆文艺活动 媒体看西藏 基层风采
西藏频道 > 正文
2025 08/12 11:17:22

西藏民航通航60周年 | 云端铸就辉煌:西藏民航60年书写“四线”时代答卷

字体:

  导读

  雪域天路六十载,服务西藏谱新篇。今年是西藏民航通航60周年。自1965年当雄机场通航以来,60年来,西藏民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稳边固防、民族团结、民生改善等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社会各界广泛誉为运输“保障线”、社会“进步线”、民族“团结线”、空中“生命线”。

  为隆重庆祝西藏民航通航60周年,民航西藏自治区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推出庆祝西藏民航通航60周年专题报道,全方位介绍西藏民航通航60年的奋进历程与辉煌成就。今日发布《云端铸就辉煌:西藏民航60年书写“四线”时代答卷》。  

  图片

  西藏民航自1965年通航以来,坚持“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宗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质量发展理念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大新机场建设和现有机场改扩建力度,不断完善机场布局和航线网络,提升航空服务保障能力、航线网络通达性,有效发挥了西藏民航作为运输“保障线”、社会“进步线”、民族“团结线”和空中“生命线”的重要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助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西藏作出了积极贡献。

  运输“保障线”:托起边疆运输的“钢铁翅膀” 

  60年来,西藏民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航空运输的快速增长、航线网络的不断完善、航空货运的高速发展,为边疆地区注入强劲发展动力,织就了连接边疆与内地的立体交通纽带。

  图片

  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增长

  西藏民航运输生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且屡创历史新高,基本保持着每两年上一个新台阶的增长速度。2014年、2016年、2018年、2021年、2024年年旅客吞吐量先后突破300万、400万、500万、600万、700万人次。自1965年以来,西藏民航累计保障飞机起降73.4万架次、运输旅客8070万人次、货邮76.6万吨。

  航线网络布局不断完善

  西藏民航不断完善构筑以西南、西北地区为主,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和援藏省市的航空网络。编制完成西藏自治区运输机场航线网络规划,“一主一次两枢纽,东西对外两通道”的航线网络布局正加快构建。同时,积极开辟国际、地区航线,促进西藏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西藏高水平对外开放。截至目前,西藏民航开辟航线总数达193条(含3条国际航线、1条地区航线),通航城市达81个(含3个国际城市、1个地区城市),执飞航空公司12家。

  航空货邮运输高速发展

  截至目前,西藏民航依托货运航线架设的空中通道,成为西藏特色优质资源转化的“加速器”,高原纯净农产品、藏医药、民族手工艺品等西藏特色产品通过航空运输,远销国内外市场。松茸等生鲜农产品可实现72小时内由西藏送达全国主要城市,部分城市最快仅需2小时。各类商品通过航空渠道快捷进入西藏市场,各种海鲜水产、时令果蔬“飞入”西藏百姓家。

  社会“进步线”:助推西藏现代化的“发展引擎” 

  西藏民航60年的发展,构建了完善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了临空经济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西藏从封闭高原迈向开放前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让高原经济从“输血”走向“造血”,成为推动西藏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引擎。

  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自1965年通航以来,西藏的航站楼由1座发展到10座,面积由1661平方米增加到15.46万平方米,跑道由1条增加到10条,形成了以拉萨贡嘎国际机场为枢纽,昌都邦达、林芝米林、阿里昆莎、日喀则和平、山南隆子、日喀则定日、阿里普兰机场为支线的“1+7”运输机场布局。未来,西藏民航将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持续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带动临空经济发展

  西藏民航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系列临空经济的发展。依托拉萨贡嘎国际机场,住宿、餐饮等关联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集聚电商、货运、仓储、快递等物流企业。拉萨贡嘎国际机场周边10公里内新增酒店50余家、物流园区3个、创造就业岗位1.2万余个,间接带动就业超5万人。

  促进旅游业发展

  近些年,西藏民航在西藏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民航占西藏交通运输总周转量的60%左右,民航不仅是西藏百姓便捷的出行方式,更是西藏旅游业的主要依托力量。航线开到哪儿,游客就走到哪儿,西藏旅游业搭乘民航腾飞的翅膀实现了井喷式发展,为西藏经济注入强劲动能。截至2024年,阿里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50.6万人次,较通航前增长40.8倍。

  扩大对外开放

  随着拉萨至加德满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际、地区航线的开辟,不仅进一步拉近了西藏与世界之间的距离,更在相互之间架起了经济贸易、旅游发展、文化交流等多领域的空中桥梁,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畅通,使西藏更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成为面向南亚的重要开放门户,提升了西藏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推动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和扩大西藏自治区对外开放水平。

  民族“团结线”:连接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天路”

  60年来,一条条航线如同金色的纽带,将雪域高原与祖国内地紧密相连,让各民族人民的“相互奔赴”成为日常,成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情感天路”。

  图片

  满足各民族深度交融的需求

  随着西藏民航的发展,西藏民航彻底改变了西藏“苦甲天下行路难”的历史,从天边阿里,到茶马古道;从后藏,到西藏江南,民航已然是西藏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民航让“常回家看看”成为藏区各族儿女的现实,让内地亲人探访“世界屋脊”不再遥不可及,极大促进了各民族人民的探亲访友、工作学习、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理解与认同。

  满足西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通过航空运输,西藏各族人民不仅更加便捷地享受到医疗、教育、邮政等基本公共服务,也使西藏各族群众思想观念更加开放,生活品位更加时尚,衣食住行更加现代。拉萨贡嘎国际机场与12家物流及快递公司签订了运输协议,助力快递业飞速发展,使电商时代成为现实,深刻改变了西藏人民的购物习惯。同时,越来越多的西藏人民飞往内地就业、求学、旅游,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空中“生命线”:守护雪域高原的“天路救援”

  西藏,这片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曾因交通不便被称为“生命禁区”。自1965年民航通航以来,西藏民航人用钢铁翅膀在“世界屋脊”上架起了一条永不中断的空中“生命线”,成为高原应急救援最可靠、最迅速的“绿色通道”。 

  图片

  全力保障医疗救援工作

  在高原恶劣自然环境及医疗条件相对滞后的挑战下,西藏民航成为紧急医疗救援无可替代的生命通道。从危重病人的紧急转运,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响应,西藏民航与医疗机构紧密合作,建立航空医疗转运机制,通过定制化航空转运服务,以分秒必争的速度搭建起连接高原与内地的“空中ICU”,进一步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切实保障了西藏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十四五”期间,西藏民航共计转运危重病人356人次。

  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西藏民航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民航局党委、自治区党委政府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全力阻截疫情外溢通道,率先构筑起了西藏疫情防控的空中屏障。面对西藏本土肺炎疫情集中爆发、防控难度持续增加的严峻形势,全体干部职工坚持“保安全、保防控、保畅通”的总体工作要求,坚守岗位,24小时待命,确保进出西藏的空中“生命线”安全畅通。同时,开辟绿色通道,快速保障援藏医疗人员进港,预留飞机机位和货站仓位,全力保障防疫物资航空运输畅通。

  全力保障抢险救灾工作

  西藏地理地质条件复杂,地震、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西藏民航凭借迅速响应能力,主动掌握抢险救灾运输任务需求,协调航司共同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安排飞机在相关机场待命并预留飞机运力,保障救援队伍和急需物资精准投送至最前沿,在重大自然灾害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抢险救灾的中流砥柱,有力守护了高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以定日地震为例,震后5小时,定日机场恢复正常运行,执行紧急运输任务的震后第一个航班CA4431安全降落在定日机场。地震当日,民航共保障救灾航班11架次,包括运输航空5架次、通用航空3架次、应急部无人机1架次等,运送人员128人。 

  六十载风雨兼程,西藏民航以运输“保障线”服务国家战略,以社会“进步线”驱动现代化进程,以民族“团结线”促进交往交融,以空中“生命线”守护高原安康。从拉萨贡嘎国际机场到阿里普兰机场,从最初的单一航线到覆盖全国及国际的航空网络,西藏民航不仅改写了高原交通史,更深刻影响了西藏的发展轨迹。

  西藏民航让边疆发展不再受限于地理阻隔,让现代化梦想照进高原现实,让民族团结结出丰硕成果,让生命救援不再受困于险峻山川。展望未来,西藏民航将继续以“四线”为纲,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担当,在促进民族团结中凝聚力量,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勇毅前行,助力西藏在现代化征程上跑出“加速度”。 

  图片
【责任编辑: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