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载光阴流转,拉萨河畔的柳梧社区与达东村,如两朵绽放的格桑花,在时代变迁中书写着从贫瘠到繁荣的动人篇章。从牛皮船渡河的艰辛岁月到跨河大桥的车水马龙,从低矮土坯房到现代化社区,从靠天吃饭的传统村落到文旅融合的“最美乡村”,它们的蜕变,正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经济腾飞、民生改善的鲜活注脚。
柳梧社区坐落在拉萨主城区西南、拉萨河南岸,属于拉萨高新区(柳梧新区)热玛岗街道,东与城关区隔河相望,西接曲水县才纳乡。谁能想到,这片如今集体资金过1亿元、固定资产遍布的繁华之地,曾是“牦牛野狗到处跑”的偏僻乡村。
2007年5月1日,拉萨柳梧大桥的建成通车成为拉萨高新区(柳梧新区)发展关键转折点。这座连接拉萨河南北两岸的交通枢纽,不仅打通了城区与高新区(柳梧新区)的脉络,更铺设了高新区(柳梧新区)崛起的“快车道”。依托城市发展和土地征收政策,柳梧社区先后置办集体出租房、沿街商铺、如家商旅酒店、恒祥驾校等固定资产,年均收入达1700余万元。
柳梧社区党委书记 达瓦桑布:之前,我们去城区很不方便,现在修通了柳梧大桥,高速公路也都通车了,老百姓出行便利,路越走越宽,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回溯到没有桥梁和公路的年代,以前的柳梧村村民们要前往拉萨市区,必须从柳梧沟徒步走到拉萨河边,沿着河岸滩地跋涉2公里,才能搭乘牛皮船横渡河面。而如今,拉萨河上跨河大桥飞架南北,两岸宽阔的公路纵横交错,彻底告别了依靠牛皮船渡河的岁月。当年的河滩早已换了新颜,唯有这片见证过沧桑变迁的河岸,仍在默默诉说着城市发展的巨大飞跃。
顺着柳梧社区向西南而行,穿过田野,便来到有着“中国最美村镇”之称的达东村。从塔卡山上古如泉眼流出的小溪,潺潺汇入拉萨河,不仅灌溉了万亩良田,更滋养出达东村的新生机。
达东村村民 达娃次仁:现在国家出资建了新房,房子都是两层楼,楼外面还绘了色彩,每个家里现在都有了车,路铺得这么好,夜晚有路灯照亮。党的政策越来越好,达东村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达东村,依托生态与文化资源,发展民俗旅游、特色农业,昔日的贫困村蜕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民的笑容如同溪水般清澈甘甜。
站在达东村的小溪旁,清澈的水流向拉萨河,也流进了村民的心田。60年前,溪边是泥泞土路与破旧农舍;如今,特色林卡、温泉沿溪而建,游客漫步生态步道,农牧民生态文旅等产业蓬勃发展。这条小溪不仅记录了村庄的艰辛过往,更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它滋养的不只是农田,更是达东村百姓的幸福生活。
柳梧社区的“桥”与达东村的“溪”,串联起拉萨60年的发展脉络。从牛皮船到高架桥,从土坯房到安居社区,从传统农牧业到文旅融合,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变化,都镌刻着党和国家对西藏的关怀,凝聚着各族群众的奋斗汗水。如今,格桑花依旧在拉萨河畔绽放,而属于柳梧社区、达东村的新时代答卷,正以更绚丽的色彩,续写着雪域高原的辉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