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隆县白达乡:党建引领群众“增收路”-新华网
西藏频道 > 正文
2023 11/20 19:03:51
来源: 新华网

洛隆县白达乡:党建引领群众“增收路”

字体:
  今年以来,西藏昌都市洛隆县白达乡始终牢牢抓住党建引领,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学习,严格对照并落实市委“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十条措施”,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党建领航,铺设农牧民群众“稳稳的幸福”增收路。
 
  党建引领“护”增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细化基层党组织参与、审核、把关村级重大事项环节,有力有效保障基层党组织“话语权”,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开展交心谈心、志愿服务等工作,不断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经常性入户走访、“上门报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着力将基层组织优势转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优势,因地因户谋划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提供组织保障。截至目前,累计入户走访122户824人次,“上门报到”11次,解决农牧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件,理清发展思路3条,落实增收措施6件。
  党员带头“促”增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眼激活本土人才资源优势,鼓励引导党员致富带头人成立农牧民建筑公司(农牧民施工队),吸纳培养农牧民党员骨干,充分依托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威望优势等,扎实做好劳力安排、劳工合同、劳务纠纷等群众性增收工作,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造血式”发展,有力实现了“能人领办+村级公司”的发展新模式,有效激活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生命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的强大引擎。截至目前,全乡共有农牧民施工队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个,累计带动农牧民群众300余人次,实现增收100余万元。
 
  特色产业“领”增收。立足本地实际,坚持把种养殖基地建设摆在农牧民群众增收工作的重要位置,紧紧围绕打造“洛隆县仔猪繁育基地”的目标,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主动寻求技术扶持,不断提升种养殖基地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快育种创新,努力把生猪产业打造成为白达乡乡村振兴的“靓丽名片”。截至目前,白达乡种养殖基地种猪繁育成功率达90%,生猪出栏可达500余头/年,提供固定就业岗位4个,常年提供临时就业岗位5-10个,每年为种养殖基地的农牧民群众务工人员发放工资达10余万元。
  庭院经济“助”增收。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按照“小规模、小成本,大群体,大收入”的思路,结合本乡气候、地形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探索构建“一人带一户、一户带多户、一点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发展格局。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盘活庭院及周边资源,修建庭院温室大棚,大力发展以蔬菜、水果种植为主的“庭院经济”。入秋以来,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农牧民群众增收工作,通过发布朋友圈、公众号等线上宣传和“订单式”集中送货上门以及“体验式”田园采摘等方式,用心用情用力当好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的“宣传员”“快递员”“采摘员”,组织引导农牧民群众销售苹果、梨子、核桃等农产品,实现增收4万余元;积极向上级争取11万余元资金购买经济林苗木,带领农牧民群众种植车厘子、梨树等,盘活农牧民群众的庭院闲置地,努力把农家“方寸地”变身致富“聚宝盆”。
  以工代赈“济”增收。在洛隆县“3·17”灾后恢复重建中,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对接协调施工方,优先安排受灾农牧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主动帮助受灾农牧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救灾与增收、扶志与扶智有机结合,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农牧民群众务工700余人次,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94.8万余元。
  林下经济“添”增收。全面落实林长制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加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灾害防治,牢牢守住林业生态安全底线。同时,充分依托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不断优化林草资源的科学利用,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积极探索出“党建+林下经济”的绿色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路子。截至目前,白达乡通过灵活采摘和集中售卖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引导200余名农牧民群众参与林下经济,依靠林下资源实现增收7万余元。
【纠错】 【责任编辑:达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