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青海西宁和西藏拉萨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其中全线养护难度最大、病害最多、自然环境最差的是平均海拔4700米的安多路段,这里常年风沙冰雪不断。铁路养护工程师高钱胜在这里坚守了12年,他和团队战风沙、抗缺氧,攻克养护整治难题,用青春守护着雪域天路的安全、畅通。
晚上11点,高钱胜带领团队从驻地出发,开始当天的养护工作。
等当天最后一班列车驶过安多站,穿戴好大衣、帽子、围巾、手套,高钱胜他们开始上道作业。
高钱胜所在团队125人,平均年龄只有28岁,担负着青藏铁路唐古拉南站至联通河站146公里的养护任务,包括8座车站、104座桥梁和229座涵洞。其中6座车站地处全球铁路海拔最高区段,有74公里是常年冻土,72公里是无人区,平均海拔4700米,最低气温-47℃,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而相较这些,高钱胜他们最怕的还是每年70多次的8级大风。
中铁十二局养护公司副总工程师、安多车间主任 高钱胜:大风天气是我们干这条线最害怕的,一吹风的话,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把空气抽到真空的一样。人感觉呼吸也很困难,更不用说干活了。
结束作业,高钱胜返回驻地完成当天的工作日志,已经是凌晨4时许,而这就是他平时的常态。
出生于甘肃的高钱胜,2011年大学毕业后考入了中铁十二局,来到青藏铁路工作。
中铁十二局养护公司副总工程师、安多车间主任 高钱胜:当时的想法是来西藏是因为诗和远方,蓝天白云大自然。但是来了之后发现这边的气候条件确实是和诗和远方还是有区别的,2011年10月份,我就上到唐古拉山上去负责卸片石。吹风的时候,吹得人嘴唇一直都是裂的。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高钱胜始料未及,但他并没有打退堂鼓。入职培训时,前辈们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让他肃然起敬,也激励他更坚定地留了下来,成为一名“天路”养护工。
中铁十二局养护公司副总工程师、安多车间主任 高钱胜:我感觉一件事没做完,或者一件事没做好,让我半途而废,我感觉自己心里面会留下遗憾。
十几年间,选择了坚守的高钱胜不仅慢慢适应了高原环境,还不断学习钻研,一步步从铁路养护的“小白”成长为业务“大拿”。铁路上有一句话叫“冬防断夏防胀”,而在青藏高原,冻土问题尤为突出。
中铁十二局养护公司副总工程师、安多车间主任 高钱胜:主要冻土会产生沉降和冻融,还有冻胀,这样的变化会引起线路设备的突变,给铁路火车的运行安全会造成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困扰当地多年的冻土难题,高钱胜潜心学习冻土养护规律,研究沿线季节环境。他把74公里的冻土线路分到工区、责任到人,带领团队观测全天候线路的实际变化数值,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护作业,每次作业的过程他都要求详细记录。几年下来,通过对大量一手数据的分析,高钱胜提出土护道、热棒、片石护坡和干砌路肩等一系列防护补强措施,还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检修思路。他的经验和方法也在安多车间的生产施工中全面推广应用,成功地解决了冻土路基变化导致的一系列难题,有效保障了青藏铁路行车安全。
用最美年华守护着高原天路,高钱胜说现在不仅这条路上的列车越来越频繁,旅客越来越多,他们驻地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大家在工作之余,也会经常在驻地的阳光棚里读书、运动、下棋。
中铁十二局养护公司副总工程师、安多车间主任 高钱胜:这个地方虽然大家都说气候条件差,各种自然环境差,但是我们想着,越是艰苦越是差的地方,总得有人坚守。我们干的工作你说多伟大,我并不认为多么伟大,但是每一项工作总得有人做,我们就想把我们普通的工作做好。保障我们负责的这个设备、管理的线路能够一直安全稳定。(总台央视记者 高磊 郝子梁 益西边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