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的立行之本,更是农业银行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因农而生、伴农而长的农行林芝分行在总分行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扎根雪域江南、勇担职责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战略布局和系统支撑,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书写了农业银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坚守初心,筑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基本盘
西藏林芝,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植被丰富、气候适宜,被称为“西藏小江南”,农牧业资源较为丰富。农行林芝分行下辖55家机构网点,7个县(区)支行,5个二级支行,38个营业所,5个分理处,机构占全市银行业的近70%,是林芝市机构网点唯一覆盖市、县、乡、村的金融机构。其中:直接面向“三农”服务的网点49个,平均每个营业所(二级支行)服务范围约12个行政村。在职员工524人,约占全市银行业从业人员的60%,约400人直接从事金融服务“三农”工作。这支队伍熟悉农牧区、熟悉农牧业,长期与广大农牧民群众打交道,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
农行林芝分行不仅拥有机构、人员的独特优势。长期以来,该行围绕“三农”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在同业中先试先行,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三农”政策产品体系,创新推出藏茶贷、藏猪贷、林果贷、生猪活体抵押贷、318幸福旅游贷等信贷产品,实现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在农村金融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依托三农金融事业部,设立乡村振兴金融部,建立健全服务乡村振兴体制机制,以专门的机构、专门的队伍、专门的政策资源,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他们坚守初心使命,长期扎根农牧区,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三农”,与农牧民群众结下深厚感情,与县域政府、企业和广大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在县域农牧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形象,为服务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2022年末,该行年累计投放涉农贷款24亿元,余额达47亿元。农牧民群众户均贷款7万元、人均贷款1.6万元,人均户均贷款余额位居全区农行第一。
牢记使命,抓住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行林芝分行抓住产业兴旺这个关键,聚焦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全力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2022年,该行与市商务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市、县、乡三级农牧民供销合作社“四位一体”战略合作框架,围绕林芝市产业发展规划,累计向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投放贷款4亿元,余额8亿元。
西藏某农牧生态有限公司是集饲料研发、生产、销售以及饲草种植为一体的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龙头企业,也是林芝市第一家取得配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的企业。2022年底,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该企业流动资金断裂,资金周转出现严重困难,无法满足生产及备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
农行工布江达县支行得知此情况后,立即组织客户经理上门服务,现场了解客户资金需求和实际经营情况,“一对一”制定融资服务方案。面对该企业已无抵押品的实际情况,工布江达县支行积极引入担保机制,以最快的速度向该企业发放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有效解决了客户资金链条断裂的问题。“感谢农行300万元资金的及时雨。不仅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难题,这也关系饲草料种植众多农牧民群众的生计问题啊!”该企业负责人激动的说到。
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县域业务数字化转型
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全行数字化转型战略框架下,农行林芝分行积极对接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要求,创新开展数字乡村金融服务,加快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为切实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该行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围绕农牧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力提高数字化产品服务比重。截至2022年末,该行累计建成智慧校园、智慧食堂、智慧停车等互联网场景174个,掌上银行村399个,智慧乡村7个。持续提升兴农商城运营管理水平,全年多次开展“五一特惠”“618年中特惠”“复工复产特惠”等线上活动,帮助相关涉农企业实现销售额近80万元。累计设立三农金融服务点522个,全年交易笔数26万笔、交易金额近4亿元。持续推进“惠农e贷”批量化、集约化运作,巩固线上农户贷款领先优势,该行全年累计投放“惠农e贷”近7000笔、贷款金额近10亿元,线上发放农户贷款余额占总量的64%,切实将互联网金融服务和产品迅速推广到林芝市农牧区的各个角落,基本实现农牧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贷款、支付、结算等智慧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