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雄麦乡曲堆村藏戏,以前与萨迦寺跳神相提并论,后面因种种原因,在民间失传了很长时间。据当地老人介绍,曲堆村藏戏队,其表演形式、服装、道具等风格属于觉木隆藏戏类别。
几代人的藏戏
大约在50年前,解散多年的藏戏队老演员们,自发重新组建了藏戏队。今年77岁的久美是该藏戏队的后勤保障人员。据他回忆,当时演出时所有服装都是东拼西凑,开始表演不仅因为热爱,也为在本村及附近村庄多讨一点糌粑、青稞等生存粮食。但当时的生活水平普遍贫穷,能馈赠他们的少之又少,就这样没坚持几年,因为收获贫瘠又一次解散了好不容易组建的藏戏队。
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家家户户过上了美好的小生活。村民们在为美好梦想打拼,为幸福生活奋斗的同时,大家一致商量并最终决定重新组建藏戏队。并于2018年,在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曲堆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组建藏戏队并开始排练。
图为藏戏队队员在排练 摄影:拉姆
面对熟悉又陌生的曲堆藏戏,记者问遍了该村的几乎所有老人,大家都记得,从小看着曲堆藏戏长大,当时村里藏戏队归曲堆寺管理,管理人是寺庙僧人,名叫普琼,负责做面具等各种道具的是村里木匠,名叫米玛,但谁也不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
村民们的热爱
再次组建藏戏队,困难重重。村里上一代藏戏队的演职人员大部分都已经去世,剩下的因为身体等各种原因,无法胜任新藏戏队的老师。就这样,新的团队,只是一个名义上的藏戏队:没有老师,没有服装。有的只是12个年轻力壮中年男子想学藏戏的热情和村民们无条件的支持。
集思广益,最后大家决定从定日县措果乡邀请老师,教他们藏戏,因为经过多方打听之后,得知定日县措果乡藏戏队也属于觉木隆藏戏。当时邀请老师的费用,第一次演出《卓娃桑姆》服装、道具等费用都是演员自愿自掏腰包解决的。
图为曲堆藏戏队队员 摄影:拉姆
益西平措是土生土长的曲堆村人,也是如今曲堆村藏戏队的老师。小时候,他最喜欢看藏戏表演,已故的父亲,以前也是村里藏戏队的老师,益西平措总是缠着父亲唱给自己听,渐渐地他也会跟着哼唱几句。现如今,33岁的益西平措,再一次正式学习藏戏,不管是唱功还是表演都比其他演职人员略胜一筹,并在老师的建议及队员的共同选举之后,当上曲堆藏戏队的老师。
“好不容易成立的藏戏队,4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从戏词、唱腔、身段学起,经过刻苦训练,现在能演好《卓娃桑姆》《朗萨雯蚌》。 ”益西平措说,“今年藏戏队又多了2个队员,现在共14个演员,都是跟我一样热爱藏戏的年轻人,以后我们一起继续学好藏戏、唱好藏戏,努力去演绎好曲堆藏戏。”
村里越来越多的人,也跟他们一样,因为热爱而参与到保护藏戏的队伍中。虽然很多村民不能戴上面具走上舞台,尽情演绎,但只要有公开的藏戏表演,村民们都会早早去看,并给藏戏队伍提供一些物质上的帮助,尽情欢呼鼓掌等以自己的方式支持着他们。
开始藏戏巡演提高知名度
在曲堆村,藏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渐渐恢复生机,从落没到再次重现……人们坚持对藏戏的热爱,努力让古老传统文化,“鲜活”再现。
图为曲堆藏戏队队员身着跳神服(跳神环节也是曲堆藏戏的特色)摄影:拉姆
经过两年时间的排练,2020年3月28日,在曲堆村第一次演出《卓娃桑母》,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2021年“藏历新年”期间,曲堆藏戏队开始在附近村庄演出。没想到他们的节目大受欢迎。每每都会有附近各村老人询问他们,真的是曲堆藏戏的吗?“所有演员都是土生土长的曲堆村民,我们是正宗的曲堆藏戏队。”老人们听到后非常激动,含着泪,都会掏出身上仅有的10块、20块、30块……,塞到演员们的手里。
2022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曲堆藏戏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萨迦县文化局拨给他们2万元资金,解决曲堆藏戏队购买演出《朗萨雯蚌》服装、道具问题。
此外,萨迦县组织民间藏戏队为群众进行了藏戏展示演出,为群众提供丰富精神文化食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藏戏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期6天的巡演,每天5000块的巡演费,藏戏队成立以来,第一次有了3万元的收入。但演员们每天只拿少许生活补贴,他们把所有能省下的钱全部省下来,为发展和壮大藏戏队积累资金。
曲堆村藏戏队,目前已完成《卓娃桑母》《朗萨雯蚌》两部传统藏戏学习工作,还在继续学习其他剧目。藏戏虽然难学,但它是藏民族的灵魂。我们相信在政府支持下、不久的将来,曲堆藏戏队会跟其他民间藏戏队一样,有自己的新排练场及更多演出机会,同样相信曲堆村民及藏戏队员的热情,会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曲堆藏戏,让曲堆藏戏传播到更大的舞台。(记者/拉姆)